開場馬上就爆發殭屍病毒,曹政奭跟「半殭屍」狀態女兒開始逃難,故事聚焦在父親無法放下的那份愛。曹政奭將父愛的壓抑、絕望與溫柔演繹得很細膩,讓觀眾忘記恐懼、只剩家人與親情,當曹政奭在片尾緊緊抱著逐漸僵硬的女兒,用自己的死換來女兒恢復記憶,那一刻,有多少觀眾心裡OS「曹政奭不要死啊!」以往對殭屍的恐懼,已經變成哭到最後一滴眼淚都乾涸,愛的延續的故事。
🎬 本劇特色,當殭屍病毒變成愛的試煉,可以從人、喪屍這兩種角度來看:
1. 人與殭屍關係的反轉
- 在其他殭屍片中,親人變成殭屍通常象徵「失去」;在這部電影中,曹政奭卻選擇「守護」這份失去。他教她控制不咬人,甚至為她戴上耳機播放曾經最愛的音樂。父愛已經近乎超越生死的執念。
2. 殭屍形象的柔化
- 電影中「半殭屍」狀態女兒,並非嗜血、狂暴,而是像失去語言的孩子。這一設計讓觀眾重新審視「殭屍」這個字的定義。當活屍不再嚇人,故事才真正動人
🎬 為什麼韓國殭屍題材能不斷進化?
韓國的殭屍作品之所以推層出新,格局高到新的層次,不只因為視覺特效成熟,而是每一次都把殭屍當成社會寓言的載體,殭屍不只是災難,更是映照現代社會與道德的鏡子。
- 《屍速列車》:資本主義與人性。
- 《李屍朝鮮》:權力與腐敗。
- 《我和我的殭屍女兒》:親情。
🎬 最近又在Netflix看了爛片《28年毀滅倒數》,更讓我願意相信,如果要比喪屍訴求什麼精神與文化,已經沒有其他國家能超越韓國,看看韓國的喪屍片可以從各種角度切入,果然是韓國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