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天(3/22)的下午,我們來到比利時的第二大城「安特衛普」(Antwerpen)。有一個地方,還沒真正開始旅行,就讓我們差點駐足一整天,那不是什麼博物館或古城區,而是中央車站(Antwerpen-Central),它不只是車站,它是一座會讓你抬頭屏息、放慢腳步的建築奇蹟,人們都叫它「鐵路大教堂」(Railway Cathedral)。
安特衛普

GPT幫我們做了漫畫版,我還以為自己變成《寶可夢》的小智了😉
安特衛普

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(Antwerp),不需要走進任何博物館,光是在老城區裡散步,就像打開了一本厚重的歐洲童話書,歐皇領隊Anita帶著我們逛「安特衛普中央車站」、穿過石板小巷,沿途遇見「市政廳」,最終抵達「聖母教堂」,一路上看到的不只是建築與藝術,還是一個令人久久難忘的悲傷故事。
安特衛普


🏰 走進鐵路大教堂的奇幻時空:安特衛普中央車站

一走進大廳,我就理解了這個稱號,它那有如宮殿般的石雕正面、高聳的圓拱、細緻的石雕、彩繪玻璃、加上日光從穹頂灑下來,真的不誇張,像進入一座哥德式或文藝復興式的教堂。但這裡不是供人祈禱的地方,而是供人「啟程」的地方。
安特衛普
安特衛普

它建於1905年,設計者是Louis Delacenserie,這位建築師原本就是教堂設計專家,這也是為何車站會有類似教堂的立面、圓頂與鐘樓,讓我感覺在安特衛普,車站更像一位靜靜送行的守護者。
安特衛普


🚉星巴克與鬆餅,古典與現代的奇妙融合

在如此莊嚴的空間裡,居然有一間與車站共構的星巴克,它就開在拱廊裡,挑高空間配上深色木質裝潢,看起來根本像哈利波特裡的魔法圖書館(笑)。
安特衛普

我走到月台時,又有另一個驚喜「比利時鬆餅小攤」就在眼前,月台上賣的是布魯塞爾鬆餅(Brussels Waffle),鬆餅妹妹看到我們在拍照,開心地對我們揮手,或許對她來說,我們這些旅人都只是過客,但她烤的鬆餅與笑容,溫暖了我們這些過客的胃與內心。
安特衛普


🚄 多層次的月台,建築迷的天堂

安特衛普中央車站也是全歐洲最特殊的多層結構車站之一。總共有四層月台、兩層軌道,上面是傳統拱型玻璃穹頂包圍的鐵軌,下面是現代化的高速列車通道。設計之巧妙,讓人不只是旅行者,更像一個穿越時空的觀察者——過去與未來、蒸汽與電力、古典與現代,在這裡交會。
安特衛普


🧳 不只是與車站的相遇,更是一場奇遇

有人說「在安特衛普,最華麗的不是王宮,是車站」。我絕對相信!所以,我這次在安特衛普中央車站「上大號」,給它一點時間,好好感受這座「鐵道聖殿」的呼吸,讓我發現,連廁所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。
安特衛普
安特衛普
安特衛普


🐉 巨人與勇士的傳說:市政廳廣場上的手掌

一開始就被眼前這座氣勢十足的雕像吸引:一位男子正把一隻巨大的手掌拋向空中,腳下是倒地的怪物,周圍水花四濺。這就是安特衛普最有名的地標:布拉波(Brabo)與巨人 Antigoon 的雕像,由雕刻家Jeff Lambeaux在1887年設計。
安特衛普

傳說中,這條靠近斯凱爾特河的城市,曾經有一位巨人把守,所有經過河上的船隻都得交過路費,否則就會被砍掉一隻手,直到一位年輕羅馬士兵「布拉波」挺身而出,砍下巨人的手,丟進河裡,解救了整個城鎮,就是市政廳前的這尊雕像,荷語「hand werpen」=投擲手掌,也成為「Antwerpen」這座城市名字的來源。
安特衛普

站在市政廳前,我感受到這座城市骨子裡的「反抗精神」與「正義美學」,甚至連安特衛普的城市徽章上,都畫著兩隻切下來的手掌。
安特衛普

傳說或許只是虛構,但那座雕像,讓人彷彿穿越到了中世紀的騎士時代,連小孩們都可以戰勝巨人。
安特衛普


🕯️ 聖母教堂的悲劇故事:教堂前的石頭被窩,男孩與狗的雕像

沿著老城石板路走不到五分鐘,就到了聖母教堂前的廣場。哥德式尖塔直刺天際,是安特衛普最醒目的天際線。
安特衛普

但最讓我停下腳步的,卻是在地面上的一塊不起眼的雕像《Nello & Patrasche》:一個男孩與一隻狗,安靜地躺在地上,彷彿正在熟睡,臉上是安詳而純真的表情,背後卻是非常悲傷的故事。這座雕像由比利時藝術家 Batist Vermeulen 設計,2016年落成。
安特衛普

雕像故事源自:19世紀英國作家「薇達」(Ouida)的小說《佛蘭德斯的狗》(A Dog of Flanders),故事講述一個住在安特衛普附近村莊的孤兒男孩「Nello」和他收養的忠犬「Patrasche」之間感人的故事。故事大綱:
  • Nello自小與爺爺相依為命,生活貧困但心地善良。
  • 他夢想成為藝術家,特別仰慕安特衛普的畫家「彼得·保羅·魯本斯」(Peter Paul Rubens)
  • 而聖母教堂內有魯本斯畫作《十字架的升起》與《十字架的降下》是他一直渴望親眼觀看的。
  • 但但命運總與他為敵,爺爺過世後,生活艱困,最後甚至被誤會偷竊而陷入絕望。
  • 在生命的最後,他與忠犬Patrasche在雪夜中偷偷進入聖母教堂內,終於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畫作後一起凍死。


這段故事,原本在比利時其實並不廣為人知,1975年,日本動畫公司將其改編為動畫作品《龍龍與忠狗》,反而在日本與韓國爆紅,成為經典動畫、電影與童書,因日本遊客的熱愛,才促成了這座雕像的建立。
安特衛普


請GPT找給我的魯本斯畫作《十字架的升起》、《十字架的降下》果然氣勢非凡。每一筆都飽含張力與情感,那是信仰的重量,也許就是Nello跟Patrasche最後看到的光。
安特衛普

安特衛普人,沒有忘記這段虛構卻真實動人的故事,特地為Nello與Patrasche在教堂前立了這座雕像。我們站在雕像旁,望著教堂的尖塔,內心一陣悸動,在繁華的觀光人潮之中,對著這塊石頭被窩,安慰Nello與Patrasche拍拍「努力,還不如投胎投得好!」
安特衛普


🍫 街角巧克力店中,兔子與彩蛋的童趣

我們從安特衛普聖母教堂出來,腳步還沉醉在畫家魯本斯筆下的宗教神情中,轉個彎,卻意外遇見了另一種「神聖」的體驗:比利時巧克力界的愛馬仕「Leonidas巧克力店」。
安特衛普

Leonidas 是比利時巧克力界的國民品牌,平常就香氣誘人,但到了復活節,這家位在教堂旁的分店像是童話裡的糖果屋一樣被喚醒了:櫥窗裡一整排穿著金色包裝的兔子巧克力微笑站崗,有的戴著蝴蝶結,有的騎在巧克力蛋上,像是準備跳進哪個孩子的夢裡。整間店鋪被彩蛋、春花與草綠色裝飾包圍,視覺是春天的、氣味是甜的、感覺是快樂的。
安特衛普

科普:為什麼復活節要用兔子做巧克力呢?在歐洲,兔子象徵著生命力與重生,跟復活節的精神非常契合。而 Leonidas 的復活兔每年都會換設計,很多人會特地來收集。

看著門口的兔子,像是微笑著要跟我說一句「歡迎來到比利時」。P跟我推開門走進去,立刻就被熱情的店員以法語與荷語雙聲招呼,並送上一塊試吃的牛奶巧克力——入口即化、香氣濃郁,不用思考,當場就買了一隻兔子巧克力回旅館當戰利品。
安特衛普


🧭 一個城市,兩個靈魂

安特衛普,一邊是布拉波的英勇,象徵對抗暴政與不公;一邊是Nello的溫柔,代表信念、夢想與愛的力量,這城市教我,堅強與純真可以並存。離開時,我回望聖母教堂的鐘樓,彷彿聽見它對我說:「你看到的,不只是我們的故事,也是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。」





【本趟法國、比利時、荷蘭全部遊記】
2025年.法國、比利時、荷蘭(魅力歐洲|荷比法總篇集紀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