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斯卡羅》終於在公視及Netflix上架,因為好朋友參與後製,加上我自己就是hardcore歷史迷,這部台灣拍的歷史劇《斯卡羅》是絕對要追,而且我還要推大家一起跳坑,《斯卡羅》講述1867年發生的「羅妹號事件」,150年前一個船難事件,改變了台灣的命運,而後衍伸出1874年的「牡丹社事件」,這兩個事件,都是美、日強國以船難爭端當理由,試圖搶佔台灣,再接到《賽德克巴萊》演的「霧社事件」,就會很清楚了解台灣在150年間的改變與歷史縮影。
斯卡羅

身為歷史迷,我把重點整理如下,快速導覽:

❶ 斯卡羅是什麼意思?

❷ 九族文化村?台灣原住民不只九族

❸ 從「羅妹號事件」說起

❹ 衍伸的「牡丹社事件」

❺「霧社事件」的賽德克巴萊



❶ 斯卡羅是什麼意思?

劇名《斯卡羅》是原住民的排灣語:Seqalu。在清代至日治初期,台灣的屏東恆春鎮,舊稱「瑯嶠」,這地區原人口多數是排灣族,後來,卑南族、阿美族、平埔聚落及移墾的閩、客庄人,皆自稱「斯卡羅」,斯卡羅有十八個番社被統稱為「瑯嶠十八社」,在劇中出現的比較大的四個番社:豬朥束社、射麻里社、貓仔社、龍鑾社,其中「豬朥束社」位階最高,劇中的主角「卓杞篤」(Tokitok)被稱為「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」
斯卡羅

看劇可以額外得到書上沒有講到的有趣資訊,比如斯卡羅的不同族群閩、客庄人,會因為水源、土地問題而起紛爭。
斯卡羅

即便已經是位階最高的豬朥束社,大股頭、二股頭也會因自己部落利益而對立,真是內憂外患
豬朥束社


❷ 九族文化村?台灣原住民不只九族

提到原住民,很多人會想到九族文化村,別再「九族」了,經過學者研究加上政府認定,原住民共有16族。《斯卡羅》劇中的排灣族,是台灣原住民第三大族,分佈於中央山區南段,一路向南直到恒春半島,排灣族是有自己的社會階層,分為:1貴族(擁有農田及宅地,可享有特權有稅收),2士(家中出生序位第一的小孩,不論性別,都可繼承土地所有權),3最辛苦是平民,要靠自己的勞力賺取生活上的物質和精神所需。
原住民共有16族

❸ 從「羅妹號事件」說起

《斯卡羅》第1集:故事的導火線還原到歷史上1867年3月,美國商船羅妹號(Rover)意外在現在的恆春半島南端觸礁,發生船難。
羅妹號事件

這些船員誤闖斯卡羅的領土,碰到當地的原住民「龜仔甪社」部落,龜仔甪社的祖先曾被洋人上岸殺害,便發誓要為祖先報仇,因此在看到洋人船員,復仇的恨加上捍衛領地,出草(獵首,將人的頭顱割下)殺害這些船難者,這下慘了,只要死的是美國人,問題都大條了,這就是「羅妹號事件」的開端,也讓台灣的知名度躍上國際舞台。
龜仔甪社

美國在得知羅妹號失蹤後,便派駐廈門領事「李仙得」(法比歐飾)到台灣調查,在上書給清廷時卻得到「那個地方是生番,我們清朝不予處理」美國聽了氣噗噗,引發美國出兵攻打台灣,又稱1867年台灣遠征(或福爾摩沙遠征事件),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兩艘戰艦載著180多名海軍在台灣東南岸登陸,因為不熟悉當地地形的情況下,而且在未納入清朝版圖的叢林中行軍,被排灣族以火槍伏擊,美軍指揮官被原住民狙擊陣亡,美軍趕快撤退收兵,這是美國海外的一場失敗行動。
福爾摩沙遠征事件

這下美國更生氣,便對清廷施壓,清廷才調派台灣總兵「劉明燈」(黃健瑋飾)帶兵陪同李仙得、英國通譯「必麒麟」(Pickering),與斯卡羅的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:卓杞篤(查馬克·法拉屋樂 飾)談判,最後正式簽訂「南岬之盟」,內容是說外國人沒事不可上岸,海難登陸人員須舉紅旗為號,否則格殺勿論,始告落幕,但是,清廷依舊擺爛,沒有積極規劃斯卡羅與預防外國船難問題,也導致後來「牡丹社事件」
南岬之盟


❹ 衍伸的「牡丹社事件」

牡丹社事件,要從1871年說起,一艘琉球國宮古島向那霸上繳年貢的船隻,回航時遭遇颱風,漂流至台灣東南部八瑤灣,船上69名乘客:死亡3人、66人存活,上岸後被排灣族原住民好心收留,但雙方語言不通及文化差異,後來起爭執,排灣族也很害怕琉球人知道部落的位置後會派兵攻打部落,就把54人「出草」,另外12人逃過一劫,由清廷官員轉送回國。
牡丹社事件|出草

1873年,日本政府向清廷提起1871年琉球人被殺的事件,追問「貴國為何不懲辦台番?」,清廷又是那一套「那個地方是生番,我們清朝不予處理」,這次換日本氣噗噗,日本便以1871年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為由,出兵攻打台灣「無主番界」。對日本,這次事件被稱為「征台之役」,對台灣歷史上稱為「牡丹社事件」
牡丹社事件

牡丹社事件之後,清廷受到美國、日本等國際壓力,轉為積極經營台灣,增設府縣,並對台灣東部及原住民地區以「開山撫番」進行開發,於1875年在恆春設立燈塔,就是現在的「鵝鑾鼻燈塔」,保障台灣海峽東南部與巴士海峽的船隻運行及安全。
鵝鑾鼻燈塔

牡丹社事件,對日本來說,是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國出兵。因為江戶時代結束,隨後的明治維新造成大量武士失業的社會問題,於是西鄉隆盛曾提出「征韓論」,主張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,當時未獲得大久保利通、岩倉具視等內閣支持,後來,日本政府改為「出兵台灣」不只是解決武士對內政的不滿,也是對台灣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有很清楚的認識(延伸閱讀:遠流出版司馬遼太郎的宛如飛翔,出版社有邀請我掛名推薦,我們有義務推坑),直至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擊敗清國,把台灣割讓給日本。
宛如飛翔


❺「霧社事件」的賽德克巴萊

霧社事件,是台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,南投的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長期以來苛虐暴政,由「莫那·魯道」帶領各部落聯合抗日。這個故事推薦直接看電影《賽德克巴萊》上下兩集,霧社事件也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,使台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,及日本多位官員引咎去職。
賽德克巴萊|霧社事件

透過歷史,可以知道過去的失敗與錯誤,未來不要再做出同樣錯誤的事。而現在的我們,應該要朝向未來看,從日本311大地震,台灣幫助日本重建家園,到今年,日本捐AZ疫苗給台灣,並且NHK在2020東奧開場幫台灣正名,都是台日友好的證明




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