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3/23早上從 Holiday Inn Hotel Brussels Airport 退房後,本來的路線是直接前往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大廣場,我們的歐皇領隊 Anita 給了大家一個驚喜,加碼參觀布魯塞爾的地標「原子塔」(Atomium)!
布魯塞爾原子塔

原子塔位在布魯塞爾北部的「海塞爾公園」(Heysel Park),從遠處看去就像一個來自未來的巨型分子模型,閃閃發光,極為吸睛。整座建築是根據「鐵的晶體結構」放大1億6500萬倍設計而成,由九個鋼球與連接管道構成,高達102公尺,彷彿象徵著人類科技的壯麗信仰。
布魯塞爾原子塔

這座塔是為了「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」所建,當時正值「原子時代」來臨,人們對科技抱有極大的希望。原子塔不僅象徵科學的力量,也傳遞出當時對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願景。它既是建築、也是雕塑,更是一個象徵性的文化地標。
布魯塞爾原子塔

把我們拉近原子與量子力學的:天才理論物理學家「謝爾頓庫珀」,P跟我一起致敬《宅男行不行》。謝爾頓解釋「量子力學=原子和原子粒子尺度上物質表現的一整套科學理論」, 雖然,我聽完謝爾頓的解釋,還是不懂,但是《宅男行不行》、《少年謝爾頓》真的很好看。
布魯塞爾原子塔


科普「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」:
  • 是二戰之後,第一次大型世界博覽會(上一次是1939年紐約世博會)。
  • 展示了戰後科技、建築與文化的快速成長,像是電視機、大型計算機、噴射機技術等等。
  • 有明顯的樂觀未來主義色彩,認為科技與現代化能帶來更美好世界,展區中不同國家展館展現了各自對未來的想像。
  • 代表性建築「原子塔」(Atomium):設計者是比利時建築師「André Waterkeyn」,象徵比利時工程技術、人類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,科技能帶來光明與繁榮。
布魯塞爾原子塔


剛好今年是2025年大阪萬博,也剛好兩者都是跨越重大轉折點:1958年是冷戰與戰後復興時期;2025年則是在疫情後、全球數位轉型加速的時代。
  • 這兩次的博覽會,都強調科技與人類生活的結合:1958年談的是「科技促進和平」,2025年談「科技促進健康與共生」。
  • 都意圖通過博覽會來提出對未來的積極展望,鼓勵全球合作。
  • 此外,大阪2025萬博也會建造一個代表性的地標建築「大屋根」(超巨大環狀結構),跟當年布魯塞爾的「原子塔」一樣,作為世博精神的象徵。
布魯塞爾原子塔

雖然海塞爾公園的原子塔,只是行程中的一個短暫停留,但這突如其來的安排,卻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布魯塞爾不一樣的一面。比起傳統的歐洲古城風貌,原子塔像是對未來的夢想具象化,它安靜地矗立在公園中,彷彿對世人說著:「科技,是為人類創造希望的工具。」謝謝歐皇領隊 Anita 的安排,讓這趟原本單純的據點轉移行程,讓我們多了一個充滿科幻感又富歷史意義的精彩片段。

布魯塞爾原子塔
布魯塞爾原子塔


【本趟法國、比利時、荷蘭全部遊記】
2025年.法國、比利時、荷蘭(魅力歐洲|荷比法總篇集紀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