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的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時期,朝鮮選手「孫基禎」只能代表日本參加奧運,還贏得奧運馬拉松金牌,但殖民地命運的屈辱感,讓他在頒獎台接受拍照時,故意遮住衣服上的日本國旗,這段歷史,韓國拍成電影《沒有國家的冠軍》(韓語:1947 보스톤)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同時看我們台灣在2024年世界棒球賽,台灣代表隊奪下冠軍、締造歷史,卻是在12強球隊中,球衣上唯一沒有國名的隊伍!陳傑憲轟出三分砲後在胸口比出的手勢,傳達出希望讓世界看到台灣。但我們台灣礙於國際政治現實,只能以國際奧會「中華台北」(Chinese Taipei)作為台灣參與國際比賽的名稱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在Hami Video追了這部韓國電影《沒有國家的冠軍》(韓語:1947 보스톤),可以當作《韋駄天~東京奧運故事~》的『外傳』來看背後與日本第二次侵略韓國的黑歷史有關,故事背景在1936年柏林奧運,孫基禎(河正宇飾)在馬拉松比賽獲得金牌,他是第一個獲得奧運馬拉松金牌的亞洲人,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位奪得金牌的選手,卻因為當時朝鮮是被日本殖民,孫基禎被迫加入日本國家代表隊,以姓名的日語發音「SON Kitei」出賽,他以2:29:19完成總長度為43公里的馬拉松,打破奧運記錄並奪得金牌,隊友南昇龍以2:31:42獲得銅牌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
孫基禎與獲得銅牌的南昇龍一同站上奧運頒獎台,由於朝鮮被日本殖民,金牌得獎國視為日本,而在太陽旗緩緩升起、日本國歌響奏時,民族主義感極強的孫基禎,以大會贈送的月桂樹月桂葉苗遮住衣服上的日章旗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孫基禎的勝利,帶給了朝鮮人們無限喜悅與希望,因為對朝鮮人來說極欲脫離日本殖民的心願,《東亞日報》刊登了孫基禎出席頒獎典禮的照片,並把他身上的日本國旗移走,此舉動被朝鮮總督府秋後算帳,害怕孫基禎奪金,強化朝鮮人民的民族意識,不利於統治,下令《東亞日報》停刊9個月,報社職員也被拘禁,一夕之間成為民族英雄的孫基禎,也被特別高等警察課監視,日方將此次事件稱為「日章旗抹消事件」,孫基禎就被日本政府的打壓,限制他再次參賽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1945年08月15日,日本昭和天皇發表《終戰詔書》,日本宣布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結束,日本對韓國殖民統治36年,朝鮮半島終於擺脫日本殖民處於美國軍管下,尚未建立大韓民國,不過韓國人此時已志在為民族爭光,為了讓朝鮮半島國旗(太極旗)站上國際舞台、被全世界認可,194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便成為指標性目標。昔日勇奪柏林奧運金牌的民族英雄孫基禎,擔任馬拉松教練,與南昇龍、有「第二個孫基禎」之稱的「徐潤福」(任時完飾)參加194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。他們彷彿西天取經,參賽募資、籌旅費都只能靠自己,1947年4月8日,從金浦美軍停機棚出發,先後換乘美國軍機,停靠日本、關島、夏威夷、舊金山、紐約(電影中地圖還出現TAIWAN,中國又要玻璃心了),三人在4月14日抵達波士頓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抵達美國波士頓後,才得知自己國家因為是難民國,只能由美國報名參賽,運動服的胸口上是美國國旗,讓三人幾近崩潰,臨時開了記者會爭取以太極旗參賽,最終,徐潤福取得波士頓馬拉松冠軍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我好奇去查,那麼厲害的徐潤福,隔年參加1948年倫敦奧運馬拉松賽事,居然只拿到27名,好可惜啊~不曉得當時發生了什麼事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

延伸科普相關知識:

【日本侵略的黑歷史】

朝鮮日治時期:1910年~1945年9月是日本統治朝鮮的時期。而鄰近日本的台灣,在1895年~1945年間,也處於日治時期,因為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,簽訂《馬關條約》將台灣、澎湖等島嶼割讓日本。

日本在江戶幕末至明治初期,為解決武士在明治維新後的失業問題,主張以武力「征韓論」,當重視國際協調的「伊藤博文」被暗殺後,日本隨即併吞韓國。1910年,大韓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與日本簽訂《日韓合併條約》,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,由朝鮮總督府管治,直到1945年,二戰結束、日本戰敗投降。這段朝鮮日治時期有很多好看的電影、影集:1919年高宗去世,孫藝真飾演的朝鮮末代公主《德惠翁主》悲劇的一生。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,朝鮮2000多萬的人口剛好成為日本的人力資源,1943年起,日本開始向朝鮮徵兵、徵調慰安婦。朴敘俊主演《京城怪物》,也是以1945年二戰末為背景,日本抓朝鮮人民做人體實驗,製造科學怪物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
【日/韓/台第一次參加奧運】

日本第一次參加奧運,可以看《韋駄天~東京奧運故事~》1912 年,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第 5 屆奧運,日本奧運代表團,僅有團長1名及2位田徑選手(三島彌彥與金栗四三)前往瑞典參與賽事,沒有教練、防護員或其他職員,代表團先搭船前往俄羅斯,再經西伯利亞鐵路前往歐洲。

日本在1936年的「柏林奧運會」拿下獲得6金、4銀、8銅,其中1金1銅是朝鮮半島的孫基禎、南昇龍貢獻的。除了朝鮮以外,日本另一個殖民地:台灣當時也是日治時期,台灣的傳奇運動員張星賢,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,同樣穿上貼著日本國旗的運動服,代表日本參加奧運400公尺跨欄、1600公尺接力賽事,成為台灣第一位參加奧運的台灣選手。張星賢與孫基禎這兩位在日治時期代表日本出賽的傳奇運動員,在 1958 年的第三屆東京亞運會上碰面,並留下合影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
【南韓國旗:太極旗】


大韓民國國旗,又名太極旗,設計源自1882年,日本以朝鮮「壬午兵變」為契機,藉口日本人在朝鮮被殺,強迫朝鮮政府簽訂《濟物浦條約》。李氏王朝的大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談判,兩人商議,決定用《周易》的太極圖作為國旗圖案。於是,他們在去日本的船上繪制了一面太極旗。兩人回國後,將繪制國旗一事向政府作了匯報,受到肯定和讚揚。1948年,韓國政府成立時,決定將太極旗作為韓國國旗,八卦圖改為四卦圖。
沒有國家的冠軍


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