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步驚心》中,若曦在雨中跪求康熙饒恕十三爺,四爺幫她擋雨的「御花園」、雍正登基的「太和殿」、兩人訣別的「神武門」。


甄嬛傳》甄嬛一進宮,因為長的像純元(若曦)就受到雍正的寵愛,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主,打敗烏拉那拉·宜修皇后,當上宮鬥冠軍,成為皇太后,乾隆的媽媽。


延禧攻略》魏瓔珞被貶至「辛者庫」,後又到永巷洗「恭桶」,翻身擄獲乾隆的心,成為令妃,成為下任皇帝嘉慶的媽媽。


從2011年的《步步驚心》、《甄嬛傳》,到2018年的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如懿傳》,這些扣人心弦的劇情、角色已深深印在我跟P腦海中,開始研讀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大清歷史,就想著有一天,我們要去看看劇中人物生活的「紫禁城」,這次跟著雄獅北京員工團,讓我們實現小小的心願了!說到「紫禁城」,始建於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(1406年),有9000多間宮殿,是世界現存最大、最完整的古地王宮殿建築群,在1987年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。「紫禁城」的「紫」,是以天之中位的紫微星群(紫宮)來命名,皇帝是天子,所以,皇宮所在之地就好比是天上的紫宮,就是紫禁城的由來,明朝、清朝的皇帝,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都住過紫禁城。這座偉大的建築,已經成為重要的史料,在中國歷史、文化領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。


【天安門】

要進紫禁城,要先通過「天安門」,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,最早稱為承天門,在清順治8年(1651年)更名為天安門,天安門也是北京的重要地標,上面掛著毛澤東的畫像,要靠近天安門還要通過安全管制,背包都要過X光機。


【端門】

端門,位於天安門和午門之間的門,建築設計跟天安門相同,城台上面還有宮殿。然後,這邊看到門的牌匾上所寫的「門」字都沒有打勾,這是有原因的,我還去google,因為明朝馬愈在《馬氏日記》中寫到:「宋都臨安玉牒殿災,延及殿門,宰臣以門字有腳鉤帶火筆,故招火災。遂撤額投火中乃熄。後書門額者,多不鉤腳。」就是多了那個勾會引起火災,所以滿清入關後,寫門就不帶勾,直直一豎下來。


接下來,這次去逛故宮發現真的好大,畢竟9000間房間,亂走會逛不到想看的,所以,連逛法都是有訣竅,從下圖可以看出紫禁城有一條中軸線, 這條線上的:午門、太和門、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、乾清門、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、欽安殿、神武門,我把走過的足跡用編號A~H來整理:


【A。午門】

「午門」的建築要用全景模式拍,才能拍得起來。午門,是以前皇帝下詔書、下令出征,宣讀聖旨的地方,朝中的大臣們就要在午門前的廣場上集合,聽候懿旨。


我們到北京的第一天零下8度,大家都包得像是要搶銀行,很冷、很凍,凍到拍照露出來的手指都在痛,然而,城內的「金水河」結冰了,但是,因為水氣濕度不夠,卻沒辦法飄雪。


不然,就可以應景唱這首《延禧攻略》片尾曲-雪落下的聲音:


【B。外朝宮殿】

太和門,是紫禁城外朝宮殿的正門。外朝是皇帝辦公之地,相對的,內廷即後宮,是皇帝與其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。


太和門的層層樓梯,都設計裝飾了這個像龍的雕像,我去google原來它叫做「螭」(讀音:ㄔ),是中國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的「蛟龍」,嘴大、肚子能容納很多水,在中國古建築常用於排水口的裝飾,稱為「螭首」。新聞上說即便過了600年,碰上大雨,現在紫禁城的90%排水系統都是靠當時的設計,一下雨就可以看到「千龍出水」的畫面。


在《步步驚心》雍正登基的「太和殿」,在明朝時期,稱為奉天殿、皇極殿,到順治皇帝改名太和殿。太和殿對明清的皇帝們很重要,明清兩代的皇帝都是在太和殿登極即位、大婚、立後。因為太和殿的地面是鋪金磚,塑造出金碧輝煌的模樣,以前又被稱為「金鑾殿」。


拍完太和殿準備往「內廷」走,看到一位從清朝穿越來的女子,不曉得是哪一位格格?也許古代人比較耐寒,零下8度還看似很開心地飄飄起舞,我也滿佩服的。


【C。內廷三宮】

我們讀書時聽過的「三宮六院」就是從這來的,紫禁城的內廷有三宮: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,六院有:東六宮(延禧宮、景仁宮、承乾宮、鍾粹宮、景陽宮、永和宮)和西六宮(儲秀宮、翊坤宮、永壽宮、長春宮、鹹福宮、太極殿)的統稱,通通都是皇帝的後宮。


「乾清門」前面的獅子要highlight,一般的石獅子耳朵都往上翹,但是這邊的獅子耳朵是往下垂,這個設計是為了警示朝臣,往內去就是內宮禁地,警告那些後宮嬪妃,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少三姑六婆七嘴八舌,不要妄想幹涉前朝的朝政,但是,獅子歸獅子,警告歸警告,慈禧太后都垂簾聽政又能怎樣。


乾清宮」是皇帝日常起居、處理政務的地方。「乾清宮」的「乾」搭配「坤寧宮」的「坤」,有天與地、日與月,象徵皇權的意義。故宮每個大殿中,都有皇帝親題的匾額。乾清宮大廳掛的「正大光明」匾額,是清代入關後第一任順治皇帝題字。


要特別講乾清宮那「正大光明」匾額,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,當時就立下法制,會把指定繼承人的名字寫在詔書藏在建儲夾,放在正大光明匾後方,等皇帝駕崩再取出來公諸於世,這讓這面匾額增添了乾清宮的故事性。


在乾清宮後面是「交泰殿」,殿內大廳掛著匾額是康熙寫的「無為」,告誡後代帝王要順應天道、體恤民情,盡量讓百姓休養生息、無為而治。康熙是明君啊!雖然已經過300年,這不就跟現在我們很需要的環境很符合嘛~


「乾清宮」的「乾」配上「坤寧宮」的「坤」,有帝為天=乾,乾清宮是皇帝住的;后為地=坤,「坤寧宮」是皇后住的。從明朝,坤寧宮就是皇后所住的寢宮,明朝崇禎帝的皇后在慈寧宮自殺身亡,清朝康熙皇帝的兩任皇后也在坤寧宮崩逝,明朝最旺的明神宗朱翊钧時期,乾清宮又遭遇大火,明神宗命大僥幸躲過一劫,但也產生乾清宮不安寧的傳說,到了雍正就從乾清宮移居「養心殿」,乾隆的富察皇后也搬到「長春宮」去住。


【D。養心殿】

養心殿,在歷年宮廷劇中不斷的出現,是《步步驚心》、《延禧攻略》的主要場景,也從雍正、乾隆等皇帝的宮邸正寢,皇帝在這批閱奏折、處理政務。


可惜,我們無緣見到養心殿,從2015/9/28開始維修,還不知道要維修到甚麼時候呢!


【E。東六宮】

在《甄嬛傳》、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如懿傳》的紅色高牆,出現了!東西六宮,是指嬪妃居住的地方,要想去哪個宮,不難找,東西六宮都是以紫禁城的中軸線對稱排列,講究中式古典建築的對稱之美,每一宮都是各自獨立的宮殿。


《延禧攻略》中,女主角魏瓔珞被安排居住的寢宮在「延禧宮」,延禧宮位在東六宮的右下角,但是,真實歷史裏的令妃其實不住延禧宮。延禧宮位置非常偏僻,離皇帝住的養心殿又遠,都是不被重視的嬪妃住的,歷史記載中,對傲嬌乾隆用情最深,但是得不到乾隆的嫻妃就曾住過延禧宮。


延禧宮現在的外觀,跟《延禧攻略》看到完全不一樣,這麼洋式的建築出現在紫禁城內好突兀。因為,在道光皇帝年間,一場大火燒毀延禧宮幾乎所有的建築,只剩下一座宮門,後來,末代皇帝溥儀在延禧宮原址,以洋式的風格打造三層樓的「水晶宮」,結果還沒重建完成,大清就倒了,所以延禧宮就變成了這不三不四的模樣。


【F。西六宮】

在《延禧攻略》劇中,唯一明著來、暗裡去跟皇后鬥的「高貴妃」,高貴妃就住在「儲秀宮」,儲秀宮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住過,此人是被大家暱稱為老佛爺的「慈禧太后」,慈禧在儲秀宮為咸豐皇帝生了個兒子,繼承了大統成為同治皇帝,慈禧當上太后本來應該要住在慈寧宮,但她認為這棟帶給好運的房子「儲秀宮」就是她的「起家厝」,所以,在五十大壽的時候,重新整修儲秀宮,然後再次住回「儲秀宮」。


【G。皇帝媽媽(太后)的寢宮】

清朝的兩大太后:「孝莊」和「慈禧」,她們的共同點,是都輔佐過不止一位帝王,但不同之處,慈禧獨攬大權、垂簾聽政,抓著晚清政局幾十年,結果大清國命運斷送在她手裡。相反的,清朝「開國太后」孝莊(康熙的祖母),幫助丈夫「皇太極」廣納賢才,輔佐兒子「順治」繼承大統,支持孫子「康熙」治國鋤奸,把清朝帶進了康熙盛世。孝莊過世後,康熙為了感懷自己的奶奶,就把奶奶的遺像擺在「慈寧宮」進行定期祭拜,慈寧宮成了孝莊太后的私人紀念堂,後來,甄嬛和慈禧自然也就無法搬進慈寧宮。


慈寧宮旁邊的「壽康宮」,是乾隆幫她媽媽「鈕祜祿氏」蓋的,也就是「甄嬛」住的地方。宮鬥冠軍「嬛嬛」的寢宮,不只能在電視劇上可以看到,但當然沒有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如懿傳》中的那麼漂亮。


【H。神武門】

「神武門」是紫禁城的北門,原本叫做「玄武門」,以中國古代四大神獸: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來命名,因為康熙全名「愛新覺羅·玄燁」,後來要避康熙的名字把玄武門改名神武門。以前宮中出入,像是清朝選秀、迎妃嬪入宮,包含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,都走神武門。現在,是故宮博物院的入口。


《步步驚心》33集,若曦與四爺兩人訣別,若曦也是從神武門座車離開紫禁城。這次來紫禁城圓夢尋歷史、看建築,我們的腳步也隨著若曦離開紫禁城,也到了終點。要把紫禁城全部仔細的逛完,可能要排好幾天的時間,但這短短時間能看到2011年的《步步驚心》、《甄嬛傳》,2018年的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如懿傳》的歷史場景已心滿意足。希望下一步是去中國四大古都的另外三個。








本趟北京行程全部遊記:
2018.熱血夫妻.四大古都北京+萬里長城雄獅團 (總篇集)




.